本文作者:asdhfiu

朱民:世界距“大通胀”仅一步之遥

asdhfiu -60秒前 77
朱民:世界距“大通胀”仅一步之遥摘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青亭 北京报道  2023 年,世界走出三年疫情,迎来“正常化”之年。但令经济学家没有想到的是,“正常化”的过程并没有按照他们预想中的轨道推进。全球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青亭 北京报道

  2023 年,世界走出三年疫情,迎来“正常化”之年。但令经济学家没有想到的是,“正常化”的过程并没有按照他们预想中的轨道推进。全球性的通胀仍在持续,各国经济增长缓慢而不平均,地缘冲突频发,乌克兰危机的影响愈发深远,给世界经济的恢复蒙上了一层阴影。

  近日,《变局与应对:全球经济金融趋势与中国未来》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正式发布。在新书发布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全球经济治理50人论坛发起人朱民表示,世界正处在于一个“温滞胀”的局面,在经济下滑和金融由宽松走向紧缩的过程,这会成为一个“新常态”。他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会在2.8%左右,低于2023年的3.1%。在这个情况下,金融的风险在上升,资产结构也在变动,股市的动荡不可避免。

  未来的增长潜力在哪里?朱民认为,在金融风险还在继续累积,全球政治环境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当下,技术的进步、数字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很大的希望,将成为未来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下文整理自朱民的演讲及《变局与应对》部分内容:

  从“三低一高”到“三高一低” 

  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处于稳定的“三低一高”状态,即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债务。企业投资扩产能和增加就业低迷,居民消费意愿降低,总供给与总需求处于“低均衡”状态。

  疫情后,强力***政策推动的总需求上升打破了这种均衡,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使商品供不应求,导致食品、商品等领域高通胀。全球供应链压力达到近25年最高,供应“瓶颈”凸显,生产要素价格因此大幅上涨,主要国家PPI与CPI“剪刀差”不断扩大,加剧结构性通胀并增加通胀向下游传导的压力。

  与此同时,乌克兰危机持续加大全球短期和长期通胀压力,把疫情后全球货币财政***政策推动的高通胀推向持续性高通胀。

  短期来看,乌克兰危机将主要通过增加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以及加剧供应链扰动等渠道推动全球通胀。中长期来看,乌克兰危机将加快已形成的“逆全球化”和碳中和趋势,并同人口老龄化进程一起,成为推动全球长期通胀的主要力量。

  全球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低通胀时代或将一去不返,世界进入了一个高通胀、高债务、高利率,低增长的“三高一低”新局面。

  在这一阶段,以美联储代表的各经济体央行在“保增长”和“控通胀”的两难抉择中更倾向于前者,天量的流动性以及供应链扰动等因素造成通胀爆表,全球通胀逐渐由“暂时性”“单一性”向“持续性”“全面性”转变。叠加长期劳动生产力下降、人口老龄化、地缘政治导致的供应链扰动、能源危机等要素,乌克兰危机更是“推波助澜”,加速世界经济走向“滞胀”。

  总体而言,全球经济走向“滞胀”已初现端倪。“滞胀”将引起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从“滞”的角度来看,影响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因素叠加,已经使全球经济进入低轨道增长。从“胀”的角度来看,如今的全球经济现状与20世纪70年代的“大通胀”极为相似,两个年代的通货膨胀均源于大规模的财政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且本轮通胀发展更为迅猛,外部环境更复杂,距离失控仅一步之遥。

  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各经济体央行将面临解决“滞”或“胀”问题的两难选择,政策的不确定性或将带来世界经济和金融的更***动。同时,美联储加息、债务高企也增加了债务危机或金融危机爆发的概率。

  地缘政治化加剧经济不确定性

  现在国际上有很多新概念,新全球化、新华盛顿共识、新产业政策、新资本主义、新区域主义、新供给经济学等。所有的“新”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就是地缘政治化。

  近年来,美国联邦***推行的美国的制造业回归、友岸外包和近岸外包等战略,打破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形成的世界产业分工模式,对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这些变化不仅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降低了分工效率,从而削弱了中长期的世界经济增长潜力。

  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和安全因素已越来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制约。作为应对,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加强了合作,金砖国家成功实现了扩容并且有望继续扩大。全球经济的碎片化和阵营化趋势可能正在形成。

  在这样的新国际环境下,中国也要营造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市场化、更加法治的环境,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最重要的。而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把科学搞上去,把法治搞上去,把经济的国际化搞上去,这可能是中国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的一个选择。

  数据要素市场正在成为国际合作竞争的新高地

  过去一年,人工智能技术以大模型为代表,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

  尽管金融的风险不断增长,政治面临巨大的不确定,但科技、GPT、大模型给未来带来很大希望,除了人工智能技术的革命性影响,数字技术发生的系统性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经济格局。A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B 区块链(Block Chain)、C 云计算(Cloud)、D 大数据(Big Data)、E 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构成了当前“ABCDE”数字技术的主要内容。

  “ABCDE”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促进了产品消费、生产制造、城市治理、医疗卫生、教育研发等多个领域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兴起。数据已经成为与土地、技术、资本、劳动力并列的第五类生产要素,对经济生产活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突破而产生的新经济形态,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推动经济增长的潜力。数据要素是催生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同时数据要素市场为数据要素的交易和共享提供了平台,使得数据能够流动和流通。这意味着,建设数据要素市场不仅有助于促进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还能让数据在不同的组织和领域之间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利用,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

  从自身发展角度看,数据要素市场有助于促进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释放经济活力。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本土企业带来了创新机会和竞争优势。高质量的数据要素市场能够赋予企业拥抱数字时代红利的便捷机会,促使企业在产品、服务、生产流程、营销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提升其竞争力。

朱民:世界距“大通胀”仅一步之遥

  (作者:郑青亭 编辑:李莹亮)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ew-comes.com/post/46319.html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