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大神级的文物修复案例?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北京市的文物工作者组织了一个“文物清理拣选小组”。为了抢救和保护古代文物,小组成员分散到各个区县,每天在废品站、炼钢厂物资回收站等破烂堆里寻找有价值的“宝贝”。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年间,拣选小组淘到不少有价值的文物,其中有一件国宝级的文物“班簋”,就是从废品收购站捡回来的。
1***2年七月,呼玉衡、华以武师徒二人来到位于通州的北京有色金属回收站,想看看这里即将回炉的金属废料堆里有什么让人“心动的东西”。
七月的天气又闷又热,临近中午时,徒弟华以武在废铜烂铁中翻腾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青铜残件,他兴奋的抱出来让师傅看。
呼玉衡定晴一看,这件残器上的纹饰和隐隐约约的文字十分特殊,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件古代重要的青铜器。可是,这件青铜器残损太严重了,废料堆里应该还有散落的残片。于是,师徒二人把这堆破铜烂铁翻了个遍,又找到一些与青铜器相似的碎片。而后,用一只化纤袋子装好,带回清理拣选小组。
在清理拣选小组办公室里,著名的青铜器鉴定专家程长新仔细看了这件青铜残器,经过分析考证,程长新认为这是一件有长铭文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
此时的簋整体被毁成大小不一的碎片,程长新担心废料堆里可能还会有遗落的残片,就与呼玉衡又返回废品站,将那堆等待回炉的破铜烂铁又翻腾一遍,果然又找到几块碎片。
这件从废品站寻找到的青铜器,经过拼接和对铭文的辨认,专家们确定这是流传有序的清宫旧藏“班簋”。
簋,最初在商周时期是盛食品的器具,后来演变成祭祀中的礼器。在古代,天子和王公贵族们在重大庆典或大***中,以铸鼎和簋等礼器,并铸刻铭文纪念。
韩滉《五牛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五牛图》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作者款印,有赵构、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
修复前的五牛图,都是破洞。
亦文亦物谈山西古迹艺术:山西古建筑界,那些神级别修复的故事为什么没人提?
(感谢邀请,本文约1040字,阅读需用时4分钟)
看到大家的回答,基本都提到了馆藏文物的修复工作如何如何。诚然,即使是央视品牌,目前也多是关注到可移动文物的修复情况,对于数量巨大,体量庞大的全国的不可移动文物而言,那些放在博物馆中的杯盘碗盏、青铜玉器似乎更需要匠人的精心雕琢,也更显工匠精神的伟大。
但是实际上,不可移动文物,尤其是古建筑的修复更复杂,它们年代久远,动辄历史就七八百年;他们用料靡费,需要的木石方往往过巨;他们细节繁冗,要逐一登记在册,一一编号,且要体现修建如旧的原则。
在多年走访山西古建筑的经历中,我也亲耳听到、亲眼看到不少经典的古建筑的修复案例,技艺非常高超,但似乎隐含在旅游景点的外在形象背后,专业度极强,无人知晓。
山西省已经故去的著名古建筑专家柴泽俊先生,从事山西古建筑和地上文物的调查、修复工作凡50年,实地勘察和测绘过的古建筑达上千处,除享受***院特殊津贴外,更为重要的是在经验极度不丰富、资料极度缺乏的建国初期,主持了芮城永乐宫的整体搬迁、五台山南禅寺(中国最早的唐代建筑)、太原晋祠圣母殿(北宋建筑)和朔州崇福寺(金代建筑代表作)等重量级国宝的修缮。
1957年,当时仅涉足4年古建筑领域的柴泽也只有20出头,就负责了这座人类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元代古建筑瑰宝的搬迁工作,建筑上复原的难度不小,仅永乐宫数百平米的珍藏壁画搬迁难度就异常之高。
当时,国家请到的捷克专家报价500万,几乎相当于晋南的全年财政收入,哪里干的起?周恩来总理提出让自己人搞,挑大梁的就是山西的古建专家柴泽俊。
一位老奶奶在81岁的时候做过一次让人乐翻天的大神级文物修复。
老奶奶名字叫塞西莉亚Cecilia Giménez,1927年生,西班牙萨拉戈萨人。
她是一位虔诚的天主***和绘画爱好者,有在教堂画过一些小画的经验。
2008年,81岁的她在西班牙萨拉戈萨地区Borja小镇教堂里发现一幅有点儿掉漆的耶稣小壁画。
热心的老奶奶决定义务帮这个小教堂修复一下这幅圣象。
壁画名字叫《Ecce Homo》,直接翻译大概是“这就是那个男人”,约50*40厘米的大小,1930年由一位当地教师所画。
老奶奶没有专业修复壁画的专业知识,也不知道在墙上修复壁画与在画布上画画有什么不一样,但一颗炽热并乐于助人的心让她决定帮忙修复这幅耶稣像。
手起笔落,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