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有着奇怪习俗,做寿木的手艺人不给自己做,这是为什么?
在农村有着奇怪习俗,做寿木(也就是棺材)的手艺人,不给自己做,这是因为,在我们这里,有这样的说法“棺材轮流做,他年到我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现在容姐就说说老妈老邻居刘木匠的事情给你看。
在我们这里,自从容姐记事的时候,就已经不允许用棺材了,因为觉得用棺材一来花费多,二来埋的时候,占用的土地也多。所以很久以前就禁止了。
听老妈说过这样一个事情,是关于她邻居刘木匠的事情。老妈小的时候,她邻居刘木匠是她们十里八乡有名的木匠。因为刘木匠手艺好,所以很多人家孩子结婚,老人去世,或是家中做马车啥的,都来找他,刘木匠的木匠活也是络绎不绝。
到了刘木匠做不动木匠活的时候,他寻思给自己准备下棺材,可是因为体力没有那么好了,所以也就没有做成,最后他去世的时候,是他徒弟给他做的。那时他徒弟还说的,棺材轮流做,他年到我家。结果等到他徒弟去世的时候,我们这里已经不再用棺材了。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这些木匠年轻力壮的时候,还在考虑多赚钱养家的,不会考虑自己的身后事。可是一旦当自己病了,需要考虑的时候,自己却又没力气做了。因此也就有了“棺材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说法了”。你们那里有这个说法吗?
到了一定的年纪,土葬时期的经济条件允许的农村人都会给自家老人备好棺木,以示添寿。如今我们这边己实施火葬,倒是"做棺材,装自己"这句流传的老话仍保留下来。明朝时海瑞抬棺骂皇帝,视死如归,留下隹评。民间指的是自己下套自已被套,害人不成终会害已。
如今台湾的***当局,部分死硬的***分子,企图以武拒统。透支台湾人民的收入,从美国购买高价武器***,妄想螳螂挡车,鸡蛋碰石头。最后终应了"做棺材,装自己"这句老话的下埸!
在农村,家中有上了年纪的人,其后辈都会请木匠师傅来到家中订做一副寿木,并用土漆漆的油光发亮,留着备用,以便老人百年之后,入土为安使用。
做寿木的手艺人为木匠,在其祖师鲁班的影响下,他们在为别人做活务时,力求精致,细腻。在同行之间也相互照顾,尽量做到有饭大家吃。做什么事,都不能把活儿做绝,要给别人留一条生路。像在做寿木这事上,木匠一般都不会为自己做的。想想看,自己做了一辈子的木匠,如果自己把自己百年后的事都做了,这样就太显得绝情了。把自己过世后用的寿木交给其它同行来做,就寓意着既是同门,有饭大家吃。
木匠不给自己做寿木还有一原因就是行业惯例。在以前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规,这些约定俗成白规矩就成了惯例,以利于各行业健康发展,避免产生恶性竞争。若是谁违反了规矩,不仅被后人看不起,而且自己的名声还会受到玷污。所以一个品格高尚的木匠是不会为自己做寿木的。
综上,木匠不给自己做寿木是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体现。现今社会行业和职业竞争激烈,为了避免竞争产生恶性循环,使行业健康发展,我们应该把木匠精神发扬光大。
家有家法,行有行规,行规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约定俗成的,并被广泛认同,对于手艺人来说,行规基本是口口相传,一辈一辈的传承至今,对于做寿木的手艺人也不例外,其实做寿木是木匠大体系下的一个分支,要了解寿木手艺人的行规,首先就了解木匠及行规,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寿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棺材,对葬礼的要求现代与古代不同,很多人可能只在电视上见过寿木,没有真正见过。对于棺材也是很多人所避讳的一个物品,也赋予了很多迷信色彩,现在我们就来揭开寿木手艺人的神秘面纱。
1、寿木的概念
寿木也叫棺材,可以由不同的物料制造,最常见的以木制造,一般有柏木、松木、楠木、柳木、桐木。亦有以铜、石等制造的棺材。
并且,寿木的形状也不是常见的长方形,还有船形棺和圆木棺等等,目前现存棺材形状最完整的是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城北21公里的桃花村的东南处有个平坝棺材洞,里面有几百年的棺木头,并且还有位守棺人。
平坝棺材洞位于老熊山的距地面约20米高的半山腰,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岩洞。整个洞口东西长45米,南北宽24米,最高处可达21米,摆满了各种棺木。洞内厅堂宽大无缝隙,干燥凉爽。
平坝棺材洞被***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洞对于现代来说,不仅仅是放置棺木那么简单,在洞内发现了许多珍贵文物,具有极大的历史、科学及艺术方面的价值。
2、手艺人的种类及发展
俗话讲“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有一门手艺什么时候也不愁吃饭问题,手艺就是一种技艺,比如说做寿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把木材和工具摆在面前,可能都不知道从何下手。
在农村有着奇怪习俗,做寿木的手艺人不给自己做,这是为什么?
提到寿木,小编觉得很遥远,从记事起,小编只见过一次,那还是在我只有四五岁的年纪,地址是村南的洼地里,家族里的老祖宗要迁坟,所有的后代子孙都回来了,墓室是青砖砌顶,打开后阴暗潮湿,不少南乡人说的“气歪子”(癞蛤蟆的一种,不过体型偏小,喜欢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地下)首先蹦了出来,村里的男孩子们用树枝敲着玩,这小东西的肚子越鼓越大,这可能是“气歪子”名字的由来。
家里的长辈酒水祭典过后,黄木棺材抬出来,属于过去253最大的型号,所谓的253是指棺材底厚5寸,两边木厚3寸,顶盖2寸,气氛宁静肃穆鸦鹊无声,连小小的我大气不敢出,跟在大人的***后面也是轻手轻脚,八个青壮年用木杠抬起来,领头前行,所有的人跟在后面悄悄前行,形成一条移动的长龙。
后来听村里老人说,过去的大户人家都会选择名贵木材提前做好棺材,年年六月最干燥的季节上一遍清漆,并拿到显眼的地方晾晒,故意让左邻右舍看见,如果有邻居观看并加以赞美,瞬间会觉得倍有面子。
听母亲说起一段关于姥爷的往事,年幼的姥爷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奶奶生活,到了十二岁需要外出扛活挣钱养家,要去的地方很远,也没有钱坐车,只能步行风餐路宿,经过舅舅村时己经是晚上八点多了,心想这下可以有个温暖的地方落落脚了,睡个好觉了。去舅舅家投宿,舅舅很冷淡的说,家里三个女儿,实在不方便留宿,把他送到村南的果园小屋里住一宿。
姥爷去了后,发现屋里停放着一口棺材,可能是谁家弃之不用的,地上铺着一些稻草,没办法,只能将就一夜了。刚在稻草上躺下,听到棺材里有“咚咚”的声音,可把姥爷吓坏了。当时有个迷信说法,无端听见寿材响动,这是不吉利的。但是“咚咚”响声始终不绝,姥爷忍不住内心的好奇,稳好心神,猛的把厚重的棺材盖一推,借着月光一看,原来是养着几只兔子,跑来跑去撞的两侧板子“咚咚”响。
至于题主说的做寿木的手艺人,却不给自己做,这原因无非有二:
一是心里这道坎过不去,就象医生给别人治病头头是道,自己有病却要找别的大夫看,自己的直系亲属动手术,一般会请同仁帮忙,掺杂了个人情感在内,太多的患得患失,反而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情同此心,心同此理,做寿木的手艺人,也是出于这种心理情感。
二是这个行业在北方农村早己绝迹,过去科学不发达,对于有些风水格外讲究,生怕有些闪失影响到子孙后代的运程,所以十分谨慎,反而不比如请别的同仁代劳,自己一旁提参考建议,能够放开手脚,不用顾虑重重,两个人的筹谋终究要强过一个人的画地为牢。其实这仅仅是封建迷信思想在做怪,子孙后代的发展前程都是后天的努力决定的,和长辈的寿材没有任何关联的,只是长辈希望年轻一代有出息的殷殷期盼,一种美好愿望而己。
以上是做寿木的手艺人,给别人打了一辈子寿材,反而不给自己做的原因。现在胶东农村早就没有这一行业了,只是听老人讲起过。小编是家在南乡,愿和您分享关于农村的点点滴滴,您的点赞和关注,是小编前进的最大动力。